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的載體,也是國家科技競爭力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28日,由中國科協組織編寫的《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藍皮書(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fā)布!端{皮書》首次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中國科技期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現狀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質量和國際影響力,《藍皮書》也給出了建議。
總量已達5020種,英文期刊增速明顯
《藍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在辦的科技期刊總量已達5020種,覆蓋理、工、農、醫(yī)等各個領域。其中我國英文科技期刊數量近年來呈加速發(fā)展態(tài)勢,目前的302種英文科技期刊中有99種為2010至2016年之間創(chuàng)辦。
“我國科技期刊處于重要發(fā)展機遇期!薄端{皮書》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說,近年來,隨著我國科研經費投入持續(xù)大幅增加,中國的學術論文無論數量還是影響力都取得了快速的增長,給科技期刊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藍皮書》還分析了5020種科技期刊的主管、主辦和出版情況。統計顯示,我國科技期刊的主管、主辦和出版單位較為分散,共有1375個主管單位,4381個出版單位。平均每個出版單位出版1.15本期刊,僅出版1種期刊的出版單位有4205家,占期刊總數的83.75%。
在載文量和影響力方面,《藍皮書》基于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統計顯示:2011—2016年所收錄1200種期刊的刊均載文量總體呈下降趨勢,由2011年的252.19篇降至2016年的215.72篇。但與此同時,這些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總體呈小幅上升態(tài)勢,年均增幅約為5%。
《藍皮書》還定量分析我國科技期刊發(fā)表論文情況。比如,通過對我國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國內外發(fā)文情況研究發(fā)現:2007—2016年我國的SCI收錄期刊發(fā)表論文占同期全球論文總數的1.68%。同時,我國SCI收錄期刊發(fā)表論文的“引文影響力”為5.86,是同期中國全部SCI論文“引文影響力”(12.80)的45.78%。由此可以看出,我國SCI收錄期刊的論文產出規(guī)模和影響力還相對較低。
《藍皮書》顯示,我國優(yōu)勢學科的高水平論文大多發(fā)表在國外期刊上。數據顯示,2007—2016年中國機構在SCI收錄中國科技期刊發(fā)文數僅占中國SCI論文總數的9%;此外,同期中國SCI期刊發(fā)表論文的總被引次數僅占中國全部論文總被引次數的4%。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作者把大部分優(yōu)秀論文發(fā)表在國外SCI收錄的期刊上了。
“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品種數量不斷增長,學術水平穩(wěn)步提升,涌現出一批代表我國學科優(yōu)勢、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期刊。但與此同時,由于國際期刊出版機構對我國學術資源和市場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我國本土科技期刊在學術影響力提升和自主發(fā)展方面也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蓖醵鞲缯f。
大而不強、多而不優(yōu),難以滿足科研產出的需要
“總體而言,我國科技期刊大而不強、多而不優(yōu),刊物的學術質量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辦刊能力建設亟待加強!薄澳壳拔覈跀盗可峡煞Q為科技期刊大國。但是,我國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科研成果產出的需要,與科研發(fā)展的整體水平不相匹配!薄@是《藍皮書》對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狀況的總結。
王恩哥說,科技期刊在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中占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與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相比,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的總體發(fā)展規(guī)模和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
《藍皮書》顯示,我國的科技期刊總體上還停留在“小、散、弱”的小作坊時代,集團化建設步伐緩慢,市場化程度低,難以獲得規(guī)模經濟效益。即使有些期刊與國際出版商合作,也大多處于依附地位,在期刊運作的研發(fā)、銷售等高附加值環(huán)節(jié)難以得到提高。
這與我國當前期刊管理體制有一定關系。王恩哥說,長期以來,我國科技期刊實行主管、主辦和出版的三級管理體系。由于主管主辦單位多元化,科技期刊多部門交叉管理,自身產權、所有權等不甚明確,辦刊經費更多的是要依靠上級撥款,資助或者版面費收入,跨主管、跨主辦、跨地區(qū)、跨行業(yè)的出版資源整合較難推進。
“科技期刊質量還與一國自身科研實力密切相關。我國科技期刊要發(fā)展,需得到廣大科研人員的信任和支持,更要依靠自身科研實力的提升!蓖醵鞲缯f。
王恩哥同時表示,國際上一些知名的科技期刊已經有上百年甚至數百年的歷史,而我國科技期刊正常發(fā)展是1978年開始的,中國科技期刊的繁榮與飛躍僅僅用了不到40年的時間,“建立期刊影響力和信譽,形成成熟的運行管理、傳播的模式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積累!
缺乏優(yōu)質稿件一直以來是我國科技期刊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而現有的科研評價導向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之一。
《藍皮書》分析指出,盡管我國已經有部分學術期刊進入到國際一流刊物的行列,然而大部分中文學術期刊在被認可度上仍然無法和國外期刊相提并論,科學家需要在更高聲譽的國際主流英文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才會被同行認可,因此國內優(yōu)秀的研究者很少會將優(yōu)秀的成果發(fā)表在國內的中文學術期刊上。
有專家表示,當前科研管理中過分看重SCI等國外數據庫收錄評價導向,一些高校院所還對在國際知名的期刊發(fā)表論文的作者予以重獎的方法,這些考核機制,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優(yōu)質的稿件外流,進一步擠壓國內優(yōu)質期刊的空間。
呼吁建立理性、科學和指標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正加速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成為世界重要的研發(fā)活動中心。建成世界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就必須要擁有一批能在全世界起到主導和引領作用的科技期刊。
專家表示,高質量的期刊還能引領學術界的研究方向,利用全世界的科學資源,是科技話語權的重要體現!白2015年以來,上至國家部委,下到科研院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國內科技期刊發(fā)展的政策,國家財政對期刊的投入力度也大幅增加!蓖醵鞲缯f。
2013年中國科協啟動的“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著重加大對國內英文期刊的支持,目前已卓有成效。針對優(yōu)秀論文外流等問題,2015年11月,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共同發(fā)布了《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大力支持我國各類公共資金資助的優(yōu)秀科研成果優(yōu)先在我國中英文科技期刊上發(fā)表,便于國內學術界第一時間獲取和利用”。
有關部委和部分科研機構已開始采取措施,支持中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2016年5月,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由原來的“限填20篇,其中國內期刊論文不少于5篇”改為“限填30篇,其中國內論文不少于10 篇”。國內期刊論文數量要求提高,且比例由1/4 增至1/3。與此同時,第七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從2019 年起,要求院士候選人10篇代表性著作中,至少應有1篇在中國優(yōu)秀期刊上發(fā)表。
《藍皮書》還呼吁要建立理性、科學和指標多元化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
針對分散辦刊、同質化等問題,《藍皮書》呼吁,在辦刊機制改革中,應注重加強學科、地域等方面的聯合,努力實現同一主辦單位的科技期刊的集約化經營和規(guī);l(fā)展,以學科集群形式強化科技期刊的品牌影響力和學術競爭力。
《藍皮書》還認為,從“借船出!钡健霸齑龊!笔侵袊萍计诳瘒H化之路!俺浞至私馕覈⑽目萍计诳l(fā)展現狀,進而總結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fā)展的現有優(yōu)勢及特點,有助于科技期刊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蓖醵鞲缯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