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筆者所知,目前涉及有償家教的均是高考科目,外語和數(shù)學應該排在最前,其次是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至于筆者的主科——語文,因為各種原因,在有償家教市場上卻不受追捧。
筆者的教書生涯從沒搞過什么有償家教。不過,說筆者與有償家教一點沒沾邊,那也是假話,至少在其中做過幾次“掮客”——一些親戚朋友托筆者在同事中物色“名師”,給孩子“補課”,而且都財大氣粗地說:“別跟人家說錢的事,要多少給多少,最好就包我孩子一個!”還有一位親戚,兒子剛剛參加完中考,就要筆者為其弄高中課本:“我要請老師為他提前上課,怕他上高中趕不上趟!”
不難看到,真正要求家教的,多半是家長,很少有孩子主動要求。這也很容易理解,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大都還沒有獨立,而父母又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望子成龍心切,習慣為孩子包辦一切,包括設計未來。
就有償家教來說,也確實存在不同的緣由。筆者在此分類列舉。
補短式家教。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存在某些學科薄弱的問題。家長們都知道“短板效應”,就想方設法給孩子“補短”。形式主要是給錢讓孩子到老師家補課。當然也有花重金直接請老師在自家單獨輔導。老師主要是按授課時間收費,不過也有按年月收費的,甚至按目標收費的,比如考上大學多少錢。每到寒暑假,各地中小學必然出現(xiàn)這樣一道風景:學校冷冷清清,而學生卻“閑不住”,背著書包,成群結(jié)隊從老師家或補習班進進出出。
攀比式家教。也有的學生根本無須家教,而是受虛榮心驅(qū)使,盲目跟風,隨性攀比,稀里糊涂加入補課大軍。筆者上晚輔導課,常見兩個座位空蕩蕩的,一問是補課去了。讓筆者驚訝的是,其中一名同學成績很優(yōu)秀,為什么還要找家教?這名同學告訴筆者:“同桌去補課,我怕落后,就跟著去了。”也有家長自身攀比心理很嚴重,見到鄰居或熟人為子女請家教,也逼著孩子去補課。
自由式家教。這是部分家長的心態(tài)和追求:重視子女教育,但由于自身種種因素,擔心不能勝任,干脆將孩子送給老師監(jiān)管。筆者有個親戚,父母是雙職工,兒子上幼兒園就放在老師家里教育,一直到上中學。至于孩子學習好壞,他們從來不管,認為那是老師的責任。當然,這里也有另一種情況:孩子不服從父母管教,但愛聽老師的話,于是有些家長將孩子交給老師,花點錢不算啥,最后皆大歡喜。
由此看來,家教市場空前巨大廣闊,這必然就把家教的另一重要角色——教師推到風口浪尖上了。
剪不斷理還亂的教師賣教
毋庸置疑,當前教師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待遇并不相符。
筆者以為針對有償家教,一定要結(jié)合實際解決問題;要理性處置,切不可感情用事。老實說,筆者的態(tài)度也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沉淀才形成的。很多年前,筆者到省城參加一個教研會;當時私家車還遠沒現(xiàn)在這么普及,而一位在省城教英語的老師竟然開著寶馬車來參會。當參會老師都透著艷羨的目光盯著他的車時,他卻甩出一句話:“看什么看,去補課呀!”然后絕塵而去。
現(xiàn)在筆者徹底改變態(tài)度:人家畢竟是名師,而且付出肯定不少,賺一些外快也能理解。更何況家教者并不都是壞人,為什么要談虎色變?筆者的朋友老范干家教很多年了,不過嚴格限定時間和人數(shù);每到周日,就與筆者相約野釣。其間,不斷有人電話“求補”,他總是嚴詞拒絕——除了掙錢,他還要享受陽光、原野和清流。
如果說老范只是家教眾生相之一的話,其他家教者又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